土家山乡的代表故事——记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5位人大代表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版图面积147.5平方公里,生活着1.4万勤劳善良的土家儿女。在这里,“乡土民主”无处不在,特别是三级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让老百姓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充满信心。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这是潘家湾土家族乡人大代表胡大英在自家屋场的火垄进行民意调研的一个小场景。“代表进湾落,啥事都来说”民主议事会,已经成为该乡“聚焦小切口,助推大民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重要载体。
连任三届乡人大代表的胡大英深有感触地说:“进了代表之家,家的感觉由然而生,同时也感受到身上的责任,促使自己必须履好职、为群众服好务。”多年来,她利用代表身份,上至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下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她始终如一地当好宣传员和代言人。
胡大英家紧邻老县道,出行方便,湾里“民情议事会”自然落户在她家。近年来,她家的火垄会这座“连心桥”,承载了政策宣讲点、民情收集点、和谐促进点的功能。胡大英积极听民情,传民意,也热心帮村民办实事。她在乡人代会上提出建议,帮助潘家湾村三组村民吃上了石洋河的自来水,解决了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群众给她编了一段顺口溜:人大代表胡大英,群众难事记在心,湾里用上自来水,她的功劳头一份。
“我是乡里一代表,都说吃水好难搞,我把意见都带到,一事一议出台了,我们就要宣传好......”骑着小摩托穿行在乡村路上的乡人大代表罗绍玉,是土家族“五句子”的传承人。他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任村民小组长,是一位有着十余年代表经验的人大代表。他将国家方针政策、群众意见建议编写成朗朗上口的“五句子”,以方便群众理解、记忆和接受,这是他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用群众语言发百姓声音的生动写照。
山大人稀的潘家湾村,留守老人居多。长期以来,家家户户的红白喜事,房前屋后、家长里短的小事,罗绍玉都了如指掌。村民有困难头部时间会想到他,有意见或建议也是头部时间向他反映。只要村民一声喊,他就会骑着小摩托赶到现场。“马上办、立即办”,这成了土家山乡“民情民意快递员”罗绍玉的无声行动。村民有呼声,罗绍玉头部时间有回应,他用一颗朴实、火热的心温暖着山乡百姓。
民事民议,议出一个“火辣辣”的示范园。示范园的主人,便是乡人大代表、辣椒种植能人杜永军。杜永军于2018年9月成立宜都金萱蔬菜专业合作社,现已带动80个村民,集中流转土地313亩,发展大棚蔬菜118亩、露天蔬菜195亩,覆盖梁山村、杉木坑村、南冲村、望洲坪村等4个村1140亩土地。
提及合作社选育产业从茶叶到蔬菜再到辣椒种植的转换,杜永军深有感触地说:“老百姓才是真正的英雄。”实际上,他的感触,也是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点赞。“田里到底该种什么,种什么赚钱,应该让他们说了算。”在建园初期,杜永军主动召集、发动村民一起参与谋划,在管理过程中,他也经常将民主议事会开到田间地头。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杜永军不仅是该乡产业发展上的能人,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用民主议事听民声、汇民智、作决策、促发展。示范园种植出了实效、赢得了民心,杜永军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胡安明、覃长敏夫妻档“代表联系点”,就是在茶产业链上建立起来的。夫妻俩生于茶乡、精于茶业、成名于茶界,他们分别是宜都安明有机富锌茶业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
2021年,胡安明、覃长敏先后被选举为宜都市和宜昌市人大代表。为方便履行代表职责和组织群众民主议事,他俩在车间设立了代表联系点,建立了夫妻代表微信群。在茶园里、在联系点上,线上线下深入了解茶农需求,为茶农答疑解惑,听取群众对产业发展的建议。“代表联系点+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出色发挥了产业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公司现有合作社社员400户,拥有核心茶叶基地面积3000亩,辐射带动绿色食品基地10000余亩。
“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人大代表履职的命令。”胡安明、覃长敏夫妻代表多次就茶产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先后在宜昌市和宜都市人代会期间提出了关于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充分认可和支持,助推了茶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吕家坳村三组村民向常权,种茶已经有23年。他切身感受到:“茶产业链上代表联系点设立后,自家10亩茶园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提升,茶叶销路也打开了,每年的收入翻了好几番。”
人大代表承载着人民的期盼,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更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潘家湾土家族乡的各级人大代表,把“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落实到履职的每一天,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战场上诠释着责任与担当。(通讯员:周先洪 周晓菊)
版权声明:本文由宜昌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