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宜棉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成了万人纱厂
为了彻底改变宜昌人穿衣用纱靠买的被动局面,1966年,宜昌市委借助三线建设的东风,在伍家公社紧挨白沙垴渡口的地方征用了1565亩土地,用于修建宜昌棉纺厂。时称万人纱厂。
这个决定无疑是英明的。当时的宜昌,虽然已经是长江沿线的重要工业城市,但纺织工业却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大多数居民只能依赖从外地购买的纱线来满足日常所需,这不仅增加了生活成本,也制约了当地纺织业的发展。而建立自己的棉纺厂,不仅可以解决居民的衣着问题,还能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腾飞。
于是,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宜昌棉纺厂在短短几年内拔地而起,成为当时长江中游地区蕞大的现代化纺织企业。厂区宽敞明亮,设备先进,工艺流程规范有序。从原料采购、加工到成品销售,每个环节都井井有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而这座万人纱厂的兴建,也给宜昌的城市面貌带来了巨大变革。原本偏僻的白沙垴渡口一带,如今已经成为热闹非凡的工业区,周边逐渐出现了工人宿舍、商贸中心、文化娱乐设施等配套设施,整个地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对于当时的宜昌人来说,这座棉纺厂无疑是一座金山银山。它不仅解决了居民的衣着问题,还为大批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使他们摆脱了贫困,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同时,厂里还积极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可以说,宜昌棉纺厂的兴建,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经济面貌,也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仅是一座工厂,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天地。
在这里,工人们不仅能挣到丰厚的工资,还能感受到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座万人纱厂的兴建,无疑是宜昌历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也成为当地人民引以为豪的金字招牌。如今,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座老厂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永远激励着宜昌人民,为家乡的繁荣发展不懈奋斗。
版权声明:本文由宜昌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