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文化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分析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估计,文化旅游(以文化景点和产品为中心的旅游)是旅游业中增长蕞快的部分之一,约占全球所有旅游业的40%。若按此比例,则2021年,全球文化旅游收入约为1.3万亿美元。
资料来源: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变革,文化旅游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极大2014-2021年,中国文化和旅游单位数量呈先升后降趋势。2021年,纳入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范围的中国文化和旅游单位数为32.46万个,相比2020年下降了4.98%。
资料来源:国家文旅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事业费1132.88亿元,比上年增加44.62亿元,增长4.1%;全国人均文化和旅游事业费80.20元,比上年增加3.12元,增长4.0%。文化和旅游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46%,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国家文旅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3年2月百强榜单区域文旅集团分布中,全国品牌和华东品牌数量保持领先地位,分别有43和21家文旅集团进入百强榜单。从各区域文旅集团品牌指数来看,全国性文旅集团以绝对性的优势领先,其次分别为西北、华南、华北、西南、华东、华中。各区域品牌指数平均值为116.31,全国性区域品牌、西北区域品牌、华南区域品牌高于平均值,其他区域品牌均未达到平均线。整体来看,全国地区保持数量及品牌均值方面的优势持续领跑。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细分领域有望诞生“独角兽”「图」》,如需获取全文内容,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
据统计,2022年包括美股、港股、主板各类文旅上市公司55家,其中以旅行社、景区乐园、综合类等以文旅为核心业务的代表性29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分析,其中18家已发布2022年度财务数据,11家发布了业绩预告数据。从2022年营收情况来看,共有21家文旅上市公司发布营收数据,营收规模合计约为1727亿元(业绩预公告中营收区间选取蕞低值计算),营收均值为82.24亿元。其中,华侨城A营收767.67亿元、中国中免营收544.33亿元、携程集团-S营收200.6亿元,位居前三位,市场份额合计占比87.57%。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文化旅游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5-2031年中国文化旅游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头部章 2020-2024年文化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1.3.2 在线 旅游行业投资规模
1.4.4 助力旅游装备制造发展
1.4.5 生态旅游规划编制推进
2.1.3 文化旅游业的表现形式
2.1.4 文化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2.2.1 中国文化旅游市场逐渐成型
2.2.2 文化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发展
2.2.3 我国文化旅游并购重组现状
2.2.4 我国文化旅游投资动态
2.2.5 主要地产企业文化旅游项目
2.3.1 中青旅签订文化旅游创意合作项目
2.3.2 景德镇绿地国际陶瓷文化旅游城项目
2.3.3 宋城演艺将收购福州文化旅游项目
2.3.4 万达集团布局桂林文化旅游城项目
2.4 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相关概述
2.5 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构建分析
2.5.1 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基本内涵
2.5.2 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构建基础
2.5.3 全方位分析文化旅游产业链
2.5.4 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措施
2.7.1 文化旅游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2.7.2 文化旅游业遭遇的主要挑战
2.7.3 旅游产品开发面临的文化矛盾
2.7.4 传统文化型景区发展的尴尬局面
2.8 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2.8.1 充分挖掘旅游文化内涵
2.8.2 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策略
2.8.3 提升中国文化旅游业竞争力
2.8.4 运用文化因素开发旅游产品
2.8.5 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发展路径
2.8.6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3.1.1 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相关性
3.1.2 民族文化与西部旅游息息相关
3.1.3 民族文化提升旅游业竞争力
3.1.4 正确开发保护民族文化资源
3.2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3 生态博物馆模式在民族文化旅游中的应用透析
3.4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综述
4.4.1 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4.4.2 红色旅游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4.4.3 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的掣肘
4.5 发展红色旅游的策略与建议
4.5.1 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4.5.2 红色旅游发展应注重塑造品牌
4.5.3 以社区旅游模式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4.5.4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5.1.5 影视文化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5.2 国外影视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5.3 中国影视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5.3.1 影视旅游业的兴起与开发
5.3.2 影视旅游的经济社会效益
5.3.3 影视旅游热掀起建设高潮
5.3.4 影视旅游面临发展机遇
5.3.5 我国影视旅游的发展趋势
5.4 影视旅游业发展的五力模型解析
5.5.1 山西影视旅游业开发状况
5.5.2 云南影视旅游发展思路
5.5.3 长沙影视旅游业发展条件及对策
5.5.4 横店影视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5.5.5 安徽凤阳打造影视文化旅游之城
5.5.6 山东省大力促进影视旅游产业发展
5.5.7 天津小站镇打造影视文化旅游基地
5.5.8 四川广安建红色文化影视旅游城
5.5.9 浙江安吉建设影视旅游基地
5.6.1 影视旅游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5.6.2 影视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阻碍
5.6.3 我国影视旅游开发的错误观念
5.6.4 影视作品对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5.7 影视旅游业开发的对策分析
5.7.1 加快我国影视旅游业发展的措施
5.7.2 民族旅游业和影视文化的结合策略
5.7.3 影视旅游的品牌塑造与推广策略
5.7.4 我国影视旅游行业发展的路径
6.2 中国旅游演艺业发展的SWOT分析
6.3 中国旅游演艺市场发展深度分析
6.5 中国旅游演艺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6.5.1 旅游演艺市场存在的问题
6.5.2 旅游演艺市场运营中的问题
6.5.3 旅游演出市场标准亟待完善
6.5.4 推动旅游演艺市场发展的建议
6.5.5 旅游演艺市场的营销策略浅析
6.5.6 探索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思路
7.1.1 养生文化旅游逐步兴起
7.1.2 养生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7.1.3 政策支持养生健康旅游
7.1.4 养生文化旅游发展潜力
7.1.5 养生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7.2.2 中国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状况
7.2.3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基本模式
7.2.4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应遵循环保原则
7.2.5 促进中国民俗旅游发展的对策
7.3.1 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相关性
7.3.2 宗教文化旅游的内涵及价值
7.3.3 我国主要宗教旅游名山简介
7.3.4 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7.3.5 宗教文化旅游的产品体系
7.3.6 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要点
7.3.7 禅文化与休闲旅游的开发探析
7.3.8 我国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对策分析
8.4.1 庆云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规模
8.4.2 巨野出台文化旅游改革意见
8.4.3 章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8.4.4 临沂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8.4.5 淄博首开齐长城文化旅游项目
8.4.6 潍坊恐龙文化旅游投资规模
9.1.1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9.1.2 河南打造文武特色文化旅游
9.1.3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支持政策
9.1.4 河南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9.1.5 河南文化旅游行业投资动态
9.1.6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9.2 河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
9.2.1 自有资源的产品开发与设计
9.2.2 外源资源的产品开发与利用
9.2.3 构建文化旅游消费循环
9.3.1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9.3.2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
9.3.3 构建沿黄文化旅游产业带
9.3.4 打造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
9.3.5 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9.4.1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9.4.2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形势
9.4.3 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动态
9.4.4 社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9.4.5 卧龙文化旅游发展潜力
9.4.6 南召文化旅游发展状况
9.4.7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
9.4.8 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思路
9.5.1 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动向
9.5.2 期思镇打造文化旅游名镇
9.5.3 新县文化旅游发展成果
9.5.4 光山文化旅游发展分析
9.6.1 开封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形势
9.6.2 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9.6.3 开封文化旅游行业战略规划
9.6.4 开封文化旅游发展政策规划
9.6.5 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挑战
9.6.6 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9.7.1 洛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9.7.2 沁阳文化旅游项目投资规模
9.7.3 河南西峡打造文化旅游区
9.7.4 驻马店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10.1 湖北省文化旅游业整体分析
10.1.1 湖北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10.1.2 湖北文化旅游行业支持政策
10.1.3 湖北文化旅游竞争力分析
10.1.4 湖北文化旅游开发状况
10.2.1 文化旅游资本增值途径
10.2.2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0.2.3 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动态
10.2.4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0.2.5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
10.2.6 文化旅游整合发展思路
10.3.1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10.3.2 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情况
10.3.3 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工程
10.3.4 孝文化开发的价值探究
10.3.5 孝文化资源开发路径选择
10.3.6 促进孝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10.4.1 秭归文化旅游发展综述
10.4.2 屈原文化旅游发展成果
10.4.3 屈原文化生态旅游区进展
10.4.4 屈原文化旅游开发问题
10.4.5 秭归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10.5.1 项目实施背景与意义
10.6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布局
10.7 其它地区文化旅游业分析
10.7.1 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10.7.2 当阳建设关公文化旅游城
10.7.3 宜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0.7.4 红安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11.1 湖南省文化旅游业整体综析
11.1.1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1.1.2 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动态
11.1.3 财政资金支持文化旅游业
11.1.4 花垣文化旅游发展分析
11.1.5 湖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11.1.6 山水文学旅游开发潜力
11.1.7 红色旅游文化发展规划
11.2.1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阶段
11.2.2 零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11.2.3 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11.2.4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11.2.5 文化旅游品牌发展建议
11.2.6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向
11.3.1 文化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11.3.2 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
11.3.3 吉首打造鼓文化旅游品牌
11.3.4 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不足
11.3.5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建议
11.4.1 文化旅游发展重点要素
11.4.2 文化旅游发展关键环节
11.4.3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1.4.4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
11.4.5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经验
11.4.6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11.5 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分析
12.1.1 四川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2.1.2 四川文化旅游产业资源状况
12.1.3 四川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动向
12.1.4 四川文化产业旅游发展规划
12.1.5 四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
12.1.6 文化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对策
12.2 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的融资分析
12.2.1 文化旅游吸收社会资本的经验
12.2.2 社会资本投入文化旅游的困境
12.2.3 文化旅游吸引社会资本的建议
12.3 四川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综述
13.1 云南省文化旅游业整体分析
13.1.1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点
13.1.2 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13.1.3 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状况
13.1.4 文化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13.1.5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3.2 云南省民族文化旅游业分析
13.2.1 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意义
13.2.3 民族文化旅游发展重点分析
13.2.4 民族文化旅游推动地方经济
13.2.5 加快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建议
13.3 丽江民俗文化旅游业分析
13.4.1 大理文化旅游市场规模
13.4.2 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基地建设
13.4.3 剑川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方向
13.6 其它地区文化旅游业分析
14.1.1 贵州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14.1.2 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14.1.3 贵州旅游业发展经验
14.1.4 贵州文化旅游业发展因素
14.1.5 贵州文化旅游业发展前景
14.2 贵州省各种文化旅游业发展态势
14.2.1 打造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
14.2.2 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
14.2.3 生态文化旅游政策环境
14.2.4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综述
15.1.1 北京市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15.1.2 北京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状况
15.1.3 北京文化旅游消费者分析
15.1.4 北京将推动养生文化旅游
15.1.5 北京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5.1.6 北京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探讨
15.2.1 上海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
15.2.2 上海着力推广红色旅游文化
15.2.3 上海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分析
15.2.4 上海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
15.3.1 海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15.3.2 海南文化旅游业发展态势
15.3.3 海南特色品牌文化旅游发展情况
15.3.4 海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15.3.5 海南或将整合文化旅游资源
15.3.6 海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向
15.4.1 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探析
15.4.2 福建妈祖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
15.4.3 莆田市妈祖文化旅游业发展综述
15.4.4 福建东山生态旅游业发展概述
15.4.5 福建平和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
15.4.6 福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15.5.1 文化旅游对广西旅游业的作用
15.5.2 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15.5.3 广西市县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动态
15.5.4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5.5.5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15.6.1 安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状况
15.6.2 安徽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情况
15.6.3 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果
15.6.4 苏皖联手打造乌江特色文化旅游区
15.6.5 安徽毫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状况
15.6.6 乌衣老街文化旅游业开发综述
15.6.7 安徽六安文化旅游项目情况
15.6.8 安徽宣城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
15.7.1 河北文化旅游业发展态势
15.7.2 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15.7.3 河北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布局
15.7.4 河北文化旅游精品开发重点
15.7.5 河北主要市县文化旅游发展
15.7.6 河北加快文化旅游地产开发
15.8.1 山西的历史定位与文化旅游资源
15.8.2 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述
15.8.3 山西文化旅游产品状况
15.8.4 山西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
15.8.5 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16.1 旅游文化营销的运作形式剖析
16.1.2 文化包装与产品设计
16.1.3 文化传播与广告促销
16.1.4 文化体验与旅游品牌
16.2 主题公园的影视营销方法解析
16.2.1 影视拍摄对主题公园的促进作用
16.2.2 影视主题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16.2.3 营销环境与市场定位分析
16.2.4 产品的开发、营销及组合策略
16.3 旅游景区的影视营销模式透析
16.4 民俗文化旅游产业营销策略分析
16.5 体验经济在红色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17.1 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
17.2 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7.3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7.5 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18.1 旅游业总体发展前景展望
18.1.1 行业投资潜力及热点
18.1.3 休闲旅游业发展潜力
18.1.4 旅游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18.1.5 旅游业纳入“十四五”规划
18.2 文化旅游业的趋势及前景分析
18.2.1 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展望
18.2.2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18.2.3 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潜力
18.2.4 农村旅游文化业发展机遇
18.2.5 欠发达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业发展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由宜昌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