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局推广五种模式带动产业扶贫
县农业局在产业发展中,针对贫困户经济基础弱、发展能力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实际,主动与相关单位配合,探索“市场主体+”产业扶贫五种新模式,把贫困户植入产业链条中,不断拓宽产业扶贫的路径和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确保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来源。
一是“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组织全县49家农业企业,按照每家10-50户的标准进行结对帮扶,通过基地或合作社让企业与贫困户形成产业对接,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如:秭归县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依托峡口茶叶专业合作社与126户贫困户结对帮扶,进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配送种苗、饼肥、生物农药,对茶园实行统防统治,为贫困户无偿补植茶苗、发放菜饼肥,配送农资,对社员的茶叶鲜叶实行“保护价”收购,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是“龙头企业+贫困村+贫困户”模式。通过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村对接,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带动贫困村发展产业,助推贫困户增收。如:秭归宜红茶业公司,在全县5个乡镇建立茶业加工厂和生产基地,通过租赁村集体土地建设厂房,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延长鲜叶收购和茶业加工链条,增加茶农和贫困户收入。
三是“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县成立7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入社分红、技术培训、土地租赁、受托销售产品等方式帮带7043个贫困户,户平增收1000元以上。如:秭归县康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68个贫困户发展药材种植,逐步形成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每户年现金收入8000元以上。
四是“电商+贫困村+贫困户”模式。全县43家重点电商企业与贫困村对接,通过发展产业、销售产品、吸纳贫困人口务工等方式帮扶1542个贫困户,销售农产品600万元以上,带动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如:湖北果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界垭村流转土地作为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由公司提供种苗、肥料、技术,实行农户种植、公司保护价回购,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黄明安等不少贫困户年增收过万元。
五是“家庭农场+贫困户”模式。围绕发展全域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支持和鼓励开办家庭农场和休闲农庄。全县共注册385个家庭农场,与1920个贫困户对接,建立结对帮带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户平增收1000元以上。如梅家河乡鸟鸣涧柑橘种植家庭农场,采取“猪-沼-果”种养结合模式,从包括23户贫困户在内的农户流转土地300亩,为周边4个贫困户免费提供沼气,带动周边30多个贫困户发展柑橘产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宜昌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