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宜昌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林旅融合茶山披绿

admin8个月前 (09-29)宜昌产业信息11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文章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黄善军 张宏艳

  4月8日,在海拔1000米的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二组,茶农正在采摘刚刚开园的春茶。只见9万亩的茶山翻青卷绿、涌碧荡翠、如诗如画。

  邓村乡位于三峡库区,平均海拔800米以上。据了解,该乡在结构调整中锁定茶叶产业,发展绿色经济,捆绑了夷陵区自然资源局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资金,实现了寸土种茶,全乡茶叶面积达近9万亩。目前,邓村乡16个村,个个都是产茶专业村,户均10亩茶,形成了茶叶与杉树、茶叶与水果、茶叶与花椒间作的立体农业模式。该乡还建成了集观光、体验、餐饮、民宿一体化的休闲农业及观光农业茶旅小镇,茶家乐民宿上百家,实现了林业与旅游的融合、生态与产业发展的和谐共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宜昌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飞阅”中国】醉美邓村茶园满目青翠欲滴-新华网

【“飞阅”中国】醉美邓村茶园满目青翠欲滴-新华网

  眼下,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一垄垄茶园绿意葱茏。近几年,邓村乡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产业,已形成一条涵盖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茶旅融合的全产业链。邓村乡16个村都是种茶专业村,生态茶园达8万亩,茶叶生产企业9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65家,茶产业成为当地3万茶农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生态茶园风景。张国荣摄 新华网发...

夷陵区邓村做大茶产业

夷陵区邓村做大茶产业

  您目前所在位置:夷陵区邓村做大茶产业   蔬菜网时间:2008/4/16来源:三峡日报 阅读数:34网友评论:1   夷陵区邓村乡以发展有机茶为突破口,大力探索并推行茶树品种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等,有效促进了茶叶增效,茶农增收。今年,全乡春茶因遭受雪灾影响,开园时间比往年推迟了近半个月,春茶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左右,但产值却增加了5%,实现春茶...

宜昌夷陵邓村乡:奋进“峡州上”悠然见茶山

宜昌夷陵邓村乡:奋进“峡州上”悠然见茶山

  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14日电 (夷宣 邹碧潇)近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航拍一场春雨浸润后的三峡茶旅小镇风景满目青翠,生态茶乡呈现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邓村产茶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良,常年云雾缭绕,满山茶树依山势而植,成垄成行的茶园碧绿如茵。春茶开园时节,三峡茶旅小镇的翠绿茶园如一条条绿波横亘在群山之上,让“中国名茶之乡”增添了无穷魅力。...

宜昌租赁价格_供应信息_金农网

宜昌租赁价格_供应信息_金农网

  新乡县翟坡镇村民王大成问:去年红薯收获后改种了其他作物,但播种后60天,发现作物根系旺盛发达,地上部分却长势缓慢。这是为什么?   答:去年这个地块种植的是红薯,为确保高产可能大量喷施了多效唑。多效唑是一种内源赤霉素合成的抑制剂。多效唑在土壤中残留的时间较长,常温(20℃)储存稳定期在两年以上,所以作物长势缓慢应该是多效唑的药害。建议:1.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

湖北夷陵邓村乡:奋进“峡州上”悠然见茶山!

湖北夷陵邓村乡:奋进“峡州上”悠然见茶山!

  近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一场春雨浸润后的三峡茶旅小镇风景满目青翠,生态茶乡呈现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邓村产茶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良,常年云雾缭绕,满山茶树依山势而植,成垄成行的茶园碧绿如茵。春茶开园时节,三峡茶旅小镇的翠绿茶园如一条条绿波横亘在群山之上,让“中国名茶之乡”增添了无穷魅力。   邓村是知名的茶产地,也...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

  解决词条问题可获得额外积分和经验奖励哦~   2020-09-24 22:32:37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查看详细规范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3个义项):   云南省曲靖宣威市乐丰乡邓村村委会...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谭家垭村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谭家垭村

  谭家垭村位于邓村西部,属典型的偏远山村,东与红桂香村相接,南与秭归接壤,西北与大老岭相邻,距离三峡坝区约13公里,风光秀丽,人才辈出。村域面积26平方千米,现有458户,1270口人,农作物耕地面积2278亩,茶叶面积3075亩,茶叶产量358吨,粮食面积1522亩,粮食产量296吨,油料面积133亩,生猪出栏5213头,人平纯收入6050元。   该村历史上属纸...